口罩阻隔不了的温暖
2020年或许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轨迹。一夜之间,口罩成为了人人必备的防疫物品,惊恐不安的情绪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严冬之中又增添了一丝凛冽。此时,是坚持在各个岗位上的抗疫者,作为寒凉黑夜里闪烁的微光,送来温暖与希望。
疫情最为严重也是抗疫最为艰辛的一段时间里,家里的电视每天都播放着有关疫情的滚动新闻,我也时刻在手机上关注着实时热点。看多了报道疫情病例增加的新闻后,再看到镜头前无数个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抗疫人员那或坚定或疲惫或欣慰的眼神,心头不免一酸,因为有些东西,是隔着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所阻隔不了的。
我的老家在湖北黄冈,是疫情发展期间除武汉外情况最为严重的地方。大多数人在居家抗疫的同时,有部分工作人员依旧坚守在抗疫一线,我的爸爸妈妈都属于其中。爸爸是警察,疫情开始蔓延后,他便很少回家。妈妈是公务员,城区下令禁封后便下沉到就近社区开展防疫工作。我则跟随着他们的步伐,也报名参与了社区志愿者抗疫活动,负责所居住社区的每天上门测量体温排查与登记工作。
尽管我每天只是戴着口罩,拿着体温枪上门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我仍然从中获得了乐趣和意义。因为有人听见我上楼的脚步声便早早地将门打开虚掩着,有人在测量工作结束后会主动同我寒暄一二......我会与大家保持着友好的距离,不给他们增添额外的负担,每次看见体温枪上的示数显示绿色便会在口罩后微微一笑,而居民们也会投予我温和及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足矣。
但在防疫过程中我让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位小男孩。
在疫情仍然严峻的2月的某天晚上,爸爸回家了,他的第一句话却是:“家里还有新的练习本和中性笔吗?”我和妈妈一头雾水地看着爸爸,一边询问情况一边翻找着练习本。于是爸爸轻声缓慢地讲述着事情缘由:一个单独在酒店隔离的小男孩向值守人员塞了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1109号房,练习本2本,英语本2本,纸巾2卷,香皂1块,叔叔我想吃泡面,您可以给我几桶吗?谢谢您们!”我并不知道这个小男孩长什么样子,读几年级了,身体是否健康,但是透过纸条上那些努力写工整的字迹和内容,我可以感受到这个孩子的内心强大和处境困难。震撼、揪心、敬佩、难过是最真实的第一感受。妈妈找出了很多本子、笔和我上小学时奖励得来的一个笔袋,爸爸整理好这些东西后问我要不要给这个男孩子写一封信,我立马答应了。不知道是不是人们面对稚嫩的孩童时,一切言语都会自动充满美好,我在信中尽量温和地给予他安全感,鼓励他不要害怕,祝愿他能平安,落款是“一位大姐姐”。
第二天,爸爸在微信群里发了张两照片,一张是小男孩写给“一位大姐姐”的回信,与上次的纸条相比,这次多了许多拼音,但相同的是,它们依旧工整。另一张是小男孩和一位防疫工作者在隔离点的合照,他们都戴着口罩,小男孩则一手提着一个装满用品的袋子,一手拿着泡面和奶茶,身板儿挺得直直的。我看着这两张照片,不知是感动还是高兴抑或是自豪,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于我而言,这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但也正是这次“偶遇”,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疫情期间来自身边人的温暖与善良,感受到了小男孩代表的中国未来一代的希望,艰难抗疫过程中的幸福感因此而增加。我想,无论何时回忆起这次经历来都会是感触颇多。
我原本以为因为疫情的关系,人们戴上口罩,彼此之间永远保持着安全距离,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会变得更加疏离,但事实证明我想错了。也许口罩遮去了人们脸上的大半光彩,但不会影响人们的情感传递,反而正是因为口罩遮去了面容,才使得情感的传递在举手投足之间变得更加纯真。口罩是阻隔不了温情的传递的。
2020年注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为厚重的印记,这场疫情让我同时见证了世间最美好的温暖纯良与最复杂的人心难测,它改变着我,改变着中国,改变着世界。
作者:陈梦媛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