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通知公告

    网站搜索

    关于开展2025年寒假“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的通知


    日期:2025-01-06  点击量:次   来源:

    各培养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精准资助,做实做细“有温度的教育”。经研究决定,现启动2025“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标

    “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以加强家校沟通凝聚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合作育人共同体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基层工作导向,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把家访作为了解学生情况、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关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健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提升育人实效。

    二、参加对象

    家访教师:全校专业教师(含班主任)、政工干部、培养单位领导及其他教职员工。

    家访对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优先考虑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需要关心关爱的重点学生群体。

    三、工作安排

    1.家访活动报名(16-113日)

    各培养单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辅导员、班主任或专业教师建议,确定被访学生和家访教师(原则上,每名教师在同一省市的同一区域内可家访1-2名学生,不主张省市跨区域走访多名学生)。家访教师需根据家访地点合理制定家访路线、编制家访预算,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2025“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报名表》(见附件1),由各培养单位资助联系人统一汇成总表后于113日前报送学生资助中心电子邮箱zizhu@ccnu.edu.cn。

    2.线下实地走访(114-216日)

    家访教师提前学生家庭做好沟通,再确定家访行程安排。原则上家访活动应在一天内完成。家访教师需填写《走访活动记载表》(附件2),受访学生家长需填写《家长反馈表》(附件3),受访学生填写《家访慰问金签收表》(附件4)。

    3.返校提交材料并报销(217-224日)

    224日之前,家访教师将《教师家访记载表》、家访实录、《家长反馈表》《家访慰问金签收表》(附件5)、差旅票据及其他家访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交由各培养单位学生资助工作联系人统一汇总报送学生资助中心,电子版发送至zizhu@ccnu.edu.cn,纸质材料交至新大学生活动中心B栋318室。

    四、家访方案制定要求

    家访活动由学校专项经费支出,家访分为“定向专访”、“出差顺访”和“返乡顺访”三类,具体划分条件可以参考《华中师范大学“百名教师访百家”管理办法(试行)》(附件5)。请各位家访教师结合家访路线、交通方式、访问天数等实际情况制定家访方案及编制预算。相关费用报销说明如下:

    1.差旅费用。参与专访家访活动的教师,可以报销全程差旅费、住宿费、伙食和交通补助;参与顺访家访活动的教师不报销学校至出差或返乡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交通费用,只报销因顺访产生的额外城市间交通费用以及家访活动产生的住宿费、伙食和交通补助等,报销均以华中师范大学差旅报销标准(详见附件6)为依据。

    家访活动原则上应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含网约车)出行,不主张自驾车或租车。对偏远、公共交通不能到达地区的家访学生家庭,确因地理环境或当地条件限制需要在当地租车的,需至少提前3天向学生资助中心提交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租车出差申报单》,就出差人员、时间、地点、工作任务及租车理由、预算出具说明,报所在单位学工负责人审批,并经资助中心审核,符合财务规定后方可租车。租赁车辆时,既要满足任务需要,又要符合经济适用的原则,不得租赁豪华车辆,选择经济、便捷、安全的路线行驶,严格控制租车成本。租车不得用于工作之外的事项。

    家访产生的其他差旅费用,如超出实际行程路线的费用,超出差旅实际天数的住宿费用,超出财务规定的住宿标准费用,超出一般标准的高价机票费用,不在行程日期中的自驾加油票,以及副食、礼品等,不在报销之列。

    2.慰问金。教师可根据被访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300-500元慰问金,开学后凭《家访慰问金签收表》报销垫付金额。

    五、工作要求

    1.各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家访活动,做好教师家访的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家访活动顺利开展。各走访教师要结合学校“六个一”要求,深入学生家庭,加强家校沟通,把加强家校共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2.每位家访教师需提前掌握“学情”,针对被访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三个关爱”、守好“一条底线”。“三个关爱”具体包括:第一,关爱思想进步,全面了解受访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成才观;第二,关爱综合素养发展,了解受访学生的综合素养,指导他们积极投身成人成才活动;第三,关爱生活困难,了解受访学生的家庭境况,引导学生克服生活困难,自强自立、奋发图强。“一条底线”就是严守廉洁纪律规定,严禁接受款待、收受礼品和土特产。

    3.各培养单位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保护学生成长隐私,将家访与资助育人相结合,与师德师风相结合,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报道家访活动进展,营造家校共育、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对于典型的家访案例和新闻报道,可汇总整理后,报送至学生资助中心邮箱,学校将择优在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进行报道,并同步报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未尽事宜请与学生资助中心王老师联系,联系电话:67865161

    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武部)

                                 202516


    2025-01-06

    中心介绍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027-67865161

    邮箱:zizhu@mail.ccnu.edu.cn

    Copyright@2016.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资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