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天地 >> 正文

学子天地

网站搜索

陈顺达:大爱是一盏心灯,洒在成长路上


日期:2014-04-23  点击量:次   来源:

\

2005年8月11日,陈顺达在贵州的大山里收到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夜晚,昏暗的灯光下,一家人坐着,平静地说,如果能借到钱,就让孩子去上大学吧。而此刻距离通知书上的报名时间还剩下25天。9月6日的凌晨4点,陈顺达带着借来的1300块钱,踏上了自己继续求学之路。五天后,他拎着一个口袋,低着头,站在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办公室里,轻轻地问了一句:“老师,我实在是没有钱,能报名吗?”老师问清楚缘由后,陈顺达通过绿色通道注册成功。一个月后,他拿到了助学贷款,忐忑的心终于放下了。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不善言辞的孩子身上居然藏了太多的秘密:16岁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孩子读书,18岁走上山村小学的讲台做了一名义务代课的老师,20岁看着病床上的父亲,想着自己是家中的长子,除了能写借条,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又一次拿上课本开始了高考的复习。在他看来,读书就是一种幸福,读书能给他带来幸福!

在黑龙江大学的七年,他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的收入,顺利完成了学业。七年间,他更时刻不忘感恩,不断用行动传递着爱心、传递着真情。2007年7月,得知家乡贵州部分地区暴雨成灾,陈顺达搜集了部分灾区的照片,加上此前在贵州寻找贫困儿童时留下的部分资料片,在黑龙江大学B区篮球场举办了一个主题为“关注教育、情系贵州”的大型图片展。图片展引来爱心如潮。短短5天里,广大师生和热心市民捐赠了3000多件衣物,700多双鞋子,9箱书籍文具等。这批价值5.5万余元的物资,共装了满满49个大编织袋,连同一片片爱心辗转运到了贵阳。据陈顺达身边的同学透露,这批9.5立方米的爱心物资运输费高达1800元,花费了顺达整整一个学期的家教所得,而陈顺达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50元。

这次传播爱的经历仅仅是一次开始:2007年9月至11月,为西部130余名孩子9年义务教育寻找资助,款项大约达100万元;2007年10月至11月,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志愿者一起为西部募集物资5298件,折合金额达105960元;2009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运赖小学支教期间,联系资助运赖小学贫困儿童50人左右,资助金额达25万元……

从2006年到2012年他做了七年的志愿者,为西部的贫困儿童筹集了价值超过600万的捐助物资,用节省下来的钱资助过160余名孩子读书,帮助上千名孩子寻找到一对一资助。

七年大学,陈顺达没有虚度过任何一天,除了学习,就是不断地思考和探索。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完成校级学生科研项目6项,参与省厅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两篇学术论文获得省级学会的奖励。

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陈顺达放弃了很多求职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贵州。在那里,他又做了一个让大家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弃贵州财经大学的录用机会,回到了更为边远的毕节学院。

从唯一的专任教师,到专业负责人,继而兼任实验室主任,伴随着会计专业一步一步走来,他的声音嘶哑了,人也慢慢变成熟了。没有实验室,建!跑贵阳,询价格,前后去了三趟,最终建成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财务软件,找!多方联系,数次求援,最终一家财务软件公司免费捐赠175套! 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专业发展,陈顺达在科研上也延续了学生时期“拼命三郎”的工作状态。

很多人不理解陈顺达的选择,他用自己毕业论文上的致谢词作为回答:“回想在黑大的点点滴滴,我深鞠一躬,感谢所有领导和老师,感谢大家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毕业后,我将回到贵州,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或许,这是最后一次有机会说出自己埋藏于心中的感激的话,但是,无论我们相距多远,无论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是否还能记起我的名字和容貌,我都将永远心怀感恩,并将你们传授与我的知识和爱与更多的人分享。”


2014-04-23

中心介绍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027-67865161

邮箱:zizhu@mail.ccnu.edu.cn

Copyright@2016.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资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