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华中师范大学大学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专业的2012级级本科生王炎坤。非常荣幸获得了黄永林学生文化创新励志奖学金,这是我的幸运,但又不仅仅是幸运。它是我在学习道路上的一个见证和肯定,也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从2012年入学我一直在努力,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也努力接近自己心中优秀的标准。我很清楚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有过人的天赋,自然也没有懈怠的理由。我从大一开始就不断加强专业学习与阅读,广泛涉猎以找寻学术兴趣点,在历史学通史与专题课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概论等专业必修课程之外,在武汉大学辅修第二学位德语专业,获得GPA3.65的好成绩。同时加强英语的学习,通过了六级考试。并通过修习科研方法训练、文科网上资源检索等相关课程,在学校和院系学术刊物担任文科编辑,了解了学术研究的规范与基本路径。而我的成绩也在努力下一步步前进,从大一的专业第11到大二的专业第4,最后在2014——2015年度的学习中,我取得了专业学分绩排名第一,综合考评第三优秀成绩。在大学三年期间共获得了两次校“三好学生”,一次校“学习积极分子”,大二的时候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大三这一年有收获了黄永林学生文化创新励志奖学金。
在学习之外我积极参与了各类实践与科研活动。大二上学期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B类项目《当代汉口与天津租界的比较研究——特点、保护和开发的审视》,多次前往天津租界和汉口租界进行考察、访谈,完成约25万字的丰厚成果,并获得校优秀科研项目。同年参加了王玉德老师的省级项目《文物古迹博物院研究》,并有一篇关于建立汉口租界博物馆文章随书《让不可移动文物活起来》出版。在书中49位作者中我排名第28位,编写了第十章。大三上学期参加B类项目《论土家族摆手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以湖北恩施、湖南湘西、重庆酉阳为例》,目前项目仍在调研进行中。
此外在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方面,我于大一期间担任年级学科部部长,大二期间担任院学科部副部长,多次组织大型师范生技能培训及竞技活动,并多次组织和参与院里举办的大型活动,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较强,因此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优秀学生干部”、“五四优秀共青团干”及“师范生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我积极参加辩论社、笛箫协会等社团活动努力锻炼自己,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014年作为2012级暑期专业考察南京团的负责人完成了带领同学考察的任务,还撰写了调研报告。同时我也在大学期间参与了各类公益服务。在2013年期间在老师的组织下去武汉新长征学校讲课,讲《论语》,为问题少年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为母校的生日做贡献;2013年新生秋季入学期间作为志愿者为新同学入学服务;在之后还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家教中心的活动;2015年进入五台县文物管理所实习,期间参与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五台县的部分工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发现和清查做贡献。
看起来还算丰富的实践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很好地锻炼了我的沟通、表达与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世界史的浓厚兴趣,于是在课余把阅读的重点更多的放在世界史的领域,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也成功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世界断代史的推免生,并以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加入了中法联合培养项目。我相信我会坚定的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一名严谨的学者是我的目标和方向。
这次能够获得黄永林学生文化创新励志奖学金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没想到自己的履历和成绩能够获得认可,也许这在众多优秀的同学的经历中还是很单薄。但是我有一颗不断上进和目标坚定的心,比起我的经历,我对目标的执着努力也许是我获得认可的更重要的原因。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爸爸妈妈十分辛苦,但是为了我的梦想他们愿意倾尽所有,我十分感激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梦想,也给了我追逐梦想的勇气。我同样感谢在学习生涯中遇到的各位老师,老师们总是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尽全力去帮助我们,迷茫的时候也总是他们在为我们指引方向,在大学遇到我的这样好的老师们是我一生的幸运。最后也要感谢和我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路相伴,才不孤单,前行的路也不再辛苦,变得生动有趣,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好。
最后,我想把自己一直以来作为座右铭和人生指南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当你在迷茫的时候,当你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跟着自己心的选择走,努力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要被外界的各种喧嚣嘈杂所干扰,这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我知道未来的路很长,所以我会把这次获奖当做我的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动力重新出发。下一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