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有温度的教育”落实落细,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型资助育人路径,于2025年暑期实施了“桂子知行翼航计划”境内外交流支持项目,设立“未来教育家启航计划”与“桂子领航计划”两大专项,通过红色研学、名校交流、实地调研等形式,赋能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突破成长边界,在知行探索中拓展国际视野、淬炼全球胜任力和厚植责任担当。
京华铸师魂,红色寻根砺初心
“未来教育家启航计划”以铸魂育人为核心,组织公费师范生与"优师计划"师范生走进北京,开启了一场教育初心与使命的追寻之旅。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百年征程到天安门广场的庄严升旗,从居庸关长城的民族精神到故宫博物院的文明印记,学子们在红色地标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了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

研学期间,学员们走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深入考察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和跨学科教育改革的最新实践,近距离感受精准资助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深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知与行动自觉。在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学员们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评课等环节直观了解先进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并就课堂教学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话题与一线教师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五天的密集研学,学员们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更坚定了扎根教育事业、服务国家发展的决心,强化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研学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研学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未来的人民教师岗位上践行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


四海淬知行,多元融合拓视野
“桂子领航计划”以全球视野为切入点,组织非师范生分赴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开展了一场跨文化的能力淬炼。在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们参与了罗振南教授主讲的《语言的本质与语言科学》和陈炜舜教授主持的《诗钟趣谈》两场专题讲座,深入学习了诗钟的合咏格、笼纱格等创作技法,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古典诗歌的格律规范;在香港高等法院,学生则旁听了刑事案件庭审,实地考察普通法系的司法程序,并在立法会综合大楼深入了解立法审议流程,在廉政公署展览馆系统学习反腐败工作制度。同时,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系统研修“人工智能+教育”专题课程,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对教育模式变革的影响。通过AR/VR技术实操深入思考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一位同学在相互交流中说道:“真正的教学范式重构,不应是对现有不良教学模式的复制,而应是借助人工智能彻底革新教学实践”。

通过系统性的跨文化研学实践,学生们在香港、新加坡参访了故宫文化博物馆、凤凰卫视总部、澳门大学、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等,在多元文化背景的比较研究中深化了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理解。通过学术研讨、专业实践和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学生们在沉浸式学习和实地考察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更培养了全球胜任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的过程中,学生们对“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地体会,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桂子知行翼航计划”以精准资助与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为路径,构建起贯通价值引领、学业支持与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发展型资助体系,使受助学子在红色教育中筑牢信仰根基,在跨文化场域中拓展全球视野,在专业实训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从“助学”到“铸人”的全面提升。